随着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增加,锂电行业势必迎来大规模投扩产态势,未来资本市场对动力电池的投资将进一步加速。
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将达到200万辆。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动力电池的需求量仍非常大。有业内人士预计,2017年我国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将增至31GWh,到2020年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将达到125Gwh。随着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增加,锂电行业势必迎来大规模投扩产态势,未来资本市场对动力电池的投资将进一步加速。
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通道,国内锂电池市场保持较高增速,锂电池材料将继续受益。根据测算,“十三五”期间,国内锂电池需求年平均增速为25%以上。锂电池上游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产业将继续受益锂电池需求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上半年,国内有超510.33亿元资金涌入锂电四大材料领域。
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谁将成为主流?尽管争论由来已久,但两者仍以各自的优势活跃在不同领域。目前,我国正极材料厂商有200家左右,前十家厂商的市场份额约占70%,余下的小厂众多,竞争激烈。受益于下游锂电行业的需求增长,正极材料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通过不断扩张产能,以期提高市场占有率。
2017年3月15日,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开工。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计划在2020年全部建成。2018年计划建成一期工程,达产1.5万吨正极材料。项目建成后,安达科技将实现年产5万吨正极材料前躯体和年产4.5万吨高性能锂离子正极材料的产能规模,预计年产值将达50亿元。
2017年4月1日,华泽钴镍发布公告称,将投资50亿元用于建设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投资回收期为8.1年,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21.38亿元。
2017年4月5日,容汇锂业发布公告称,公司以38元/股的价格成功发行706.25万股,募集资金2.68亿元。本次募集资金将用于向子公司九江容汇、西藏容汇进行增资,收购上游卤水资源企业,以及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2017年4月9日,湘潭电化公告称,同意控股子公司靖西电化投资2900万元建设年产6000吨高性能锰酸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该项目已于2017年6月试运行。
2017年4月19日,由浙江衢州永正锂电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电池级氢氧化锂碳酸锂项目开工奠基。
据了解,该项目总占地面积12.24亩,总投资1.02亿元,建成后年产量将达5000吨。
据了解,该项目以化学级锂辉石精矿(标称氧化锂含量6.0%)为原料,投资16.5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年产电池级氢氧化锂2.4万吨。
2017年4月25日,国光电器与天原集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通过股权投资等多种合作方式,在宜宾投资建设“年产2万吨氢氧化镍钴锰/氢氧化镍钴铝项目”和“年产2万吨镍钴锰酸锂/镍钴铝酸锂项目”。
2017年5月4日,斯特兰副总经理李识刚透露,斯特兰将利用湖北地理位置及当地磷资源优势,在华中建立正极材料生产基地。
据了解,该基地占地500亩,总投资50亿元,分三期在三到五年内建成,达产后产能将达10万吨,预计2017年年底一期3万吨磷酸盐正极材料将达产。资料显示,该基地建设之前斯特兰在天津建设的基地已经投产运行,目前已具备年产1万吨的产能。
2017年5月8日,由浩普瑞新能源投资的呼和浩特金山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一期正极材料项目正式投产。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1亿元,建设四个生产车间,全部建成后建年产40000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值38亿元。
当升科技投资1.05亿元 扩建正极材料生产线日,当升科技发布公告称,将由全资子公司江苏当升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筹资金,投资建设“江苏当升二期工程新型动力锂电正极材料生产线技改扩建项目”。
资料显示,特瑞电池成立于2007年,主营业务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有XC系列磷酸铁锂、TR系列镍钴锰酸锂等。
振华科技投资3亿元 建设三元材料生产线日,振华科技发布公告显示,拟投资3亿元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三元材料生产线项目建设(义龙一期),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万吨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三元材料。
全球负极材料呈现高度集中化。国内行业龙头企业通过扩大负极材料的生产规模,来强化公司产品原材料的议价能力,提高生产设备的使用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2017年4月13日,璞泰来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落户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
据了解,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元,前期规划用地420亩。项目主要包括涂覆隔膜和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璞泰来还与中科院物理所合作量产新型硅碳复合负极材料,预计今年年底部分完工并投产。
2017年4月28日,宝泰隆宣布投资建设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加工项目,其中包括年产5万吨的锂电负极材料石墨化项目以及年产2万吨的锂电负极材料中间相碳微球前驱体项目。项目总投资6.8亿元。
2017年5月26日,正泰电器公告称,拟以6000万元增资中能锂电,获其20%股权。
资料显示,中能锂电主营锂电池电极材料、金属锂合金材料等,其将为宝泰隆石墨烯电池产业化落地提供资源供给。
2017年5月28日,公司拟与瑞盛新能源共同出资组建合资公司,以合资公司为平台,共同开展石墨烯等石墨应用产品的生产、研发及销售项目的合作。资料显示,瑞能新能源拥有石墨应用相关的专利,其合资公司瑞能新能源以技术持股占比51%,大富科技投资6亿元现金持股49%。
2017年6月9日,国信通集团投资建设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等项目。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60亿,规划分三期建设。首期于2017年至2018年上半年完成,建设7万平方米动力电池与手机电池生产线年至2020年完成,建设8万平方米。
过去几年里,锂电隔膜的高毛利率吸引了大量新进入者,但是新建产能多集中在低端产品领域,而高技术壁垒使得中高端产品国内供给远低于市场需求。锂电隔膜企业的扩产,不仅仅是提高市场供给,更多的是通过技术来攻克中高端产品的高技术壁垒。
2017年2月8日,河北金力新能源投资建设的锂电池隔膜项目投产。据了解,该项目投资7亿元,占地70亩,建成后可年生产锂电池隔膜5500万平方米。
2017年5月2日,创新股份55.5亿元收购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其中募集资金8亿元,用于珠海恩捷5条湿法生产线的建设。据了解,该项目一期年产量将达4.2亿平方米。
2017年5月9日,山东聊城开发区与山东聊城泰德实业有限公司合作签约,签约项目为泰德实业拟投资2.5亿建设锂电池隔膜涂覆。
东皋膜投产动力电隔膜自动化生产线日,东皋膜投产建设的动力电池隔膜自动化生产线落户天津宝坻区。
中材科技投建湿法锂电池隔膜生产线日,中材科技表示,公司投资建设的四条湿法锂电隔膜生产线已有两条安装完成,正进入调试阶段,预计下半年投产。另外两条生产线预计明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全部建成后,年产能将达到2.4亿平方米。
2017年6月28日,常州星源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锂电池隔膜项目在常州经济开发区开工奠基。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30亿元,分两期建成。一期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3.6亿平方米锂电池湿法隔膜及涂覆隔膜。全部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销售30亿元。
2017年6月30日,江西中泰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泰科技”)锂电隔膜项目在江西省投产。
据必威电竞了解,该项目占地118亩,总投资15亿元,分三期投入。一期投入4条干法生产线条湿法生产线;三期根据市场需求陆续投入若干条湿法生产线。
六氟磷酸锂作为电解液的原材料景气度持续增高。随着老订单的执行完毕和新订单的签订,锂电池电解液价格有望迎来一轮涨价潮。在形势利好的状态下,企业纷纷进行投产,以期搭上顺风车。
2017年3月9日,杉杉新能源(衢州)有限公司锂电材料及配套设备项目之六氟磷酸锂项目封顶。据了解,该项目一期投资5亿元,最终建成年产6000吨六氟磷酸锂和5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一体化项目。
2017年4月26日,国泰华荣建设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电解液项目落户福建宁德。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亿元。目前,该厂房尚在建设中,预计建设周期为1年。
2017年5月16日,珠海市赛纬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资金2.04亿元,其中1.81亿元将用于建设锂离子电解液一期项目。
2017年6月23日,多氟多公告披露,公司将募集资金20.02亿元,用于“年产1万吨动力锂电池高端新型添加剂项目”与“30万套/年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及配套项目”建设。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与需求大国,大规模的投资会为技术提升带来资金保障,这在正、负极材料领域已得到验证。目前,我国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都能达到自给,只有隔膜还不能完全实现进口替代。可以预见,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推动和企业技术研发的加强,我国动力电池的质量会进一步提升,动力电池产业也将迎来良好发展时期。但在投产建设的同时,企业应该保持冷静,理性分析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规划,避免出现“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尴尬局面。来源:电池中国网
为把握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的最新动态、协助优质动力电池供应商与新能源整车企业做好技术对接和供应链导入,预测市场和技术的发展趋势,2017年5月,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携手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联合展开“协同·发展——2017新能源汽车产业探寻之旅”新一轮的调研走访活动。